Views:
以下的案例仅做为参考、学习和提高公众认识之用途。金融业争议调解中心把类似的实际案件修改成此案例。案例中的最终结果仅供参考,并不代表任何实际案件的结果

 

57岁的陈先生虽通晓英文,但更喜欢用华语交谈。他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。有一天,陈先生到某银行分行寻求建议,因为他想用他的10万新元存款来赚取一点利息。他首先询问了定期存款的利率,又询问是否有其他利率更高的产品。分行的销售和服务经理潘先生接待了他,并分析了他的财务需求。根据陈先生的回答,潘先生将他介绍给了保险专员李女士。

李女士在询问了陈先生一系列问题后,向他推荐了一份特定的保险。李女士告诉陈先生, 他每月需支付1800新元的保费,保单总缴费时长5年。保单将在第10年到期,到时陈先生便可赚取可观的利息。该保单还提供受保人的死亡抚恤金和残疾津贴。陈先生对此很感兴趣,他迅速翻阅了有关保单的文件并在文件上签了名。李女士告诉他,他可以回家后与家人商量是否需要这份保单, 因为保单附带14天的冷静期。陈先生表示没有必要与家人商量,因为他确定想要买这份保单。

陈先生回家后,便把保单的所有文件收在抽屉里。三个月后,陈先生的女儿在无意中发现了这份保单,便代表父亲向银行投诉。她声称这份保单是通过不正当销售的手段被卖给陈先生的,并要求银行退款。当银行未能给与她满意的答复时,陈先生和他的女儿便转而寻求金融业争议调解中心的帮助。

在调解过程中,银行代表向陈先生和他的女儿(即他的委托人)解释道,这份保单并非是通过不正当销售的手段卖给陈先生的。该保单所涵盖的范围不仅符合陈先生的需求,其保费也在他能负担起的范围内。但是,陈先生和他的女儿并不满意银行的答复。他们坚称, 陈先生是一位弱势客户,他并不了解自己签署的文件内容,而银行恰巧利用了这一弱点将保单卖给他。于是,他们决定继续进行审裁。

在审裁过程中,审裁员综合考虑了双方的论点和提交的证据。他认为,该保单符合陈先生的需求,并且银行已经充分地向陈先生解释了保单的条款和所附带的风险。根据陈先生的证词,审裁员认为他当时完全了解自己买了什么保单。

学习要点

  • 购买任何金融产品时千万不要匆忙行事。如有需要,请咨询家庭成员的意见。
  • 在购买任何长期的保险之前,请考虑您将来是否需要这笔资金来周转别的支出
  • 在签署任何文件前,请确保您已经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。即便您能够阅读英文,但不明白其中的技术术语,请务必让销售人员解释清楚。
  • 在签署购买保险产品后,您通常会有一个为期14天的冷静期。您可以在这段时间内改变主意。一旦有任何变更,请尽快通知保险公司。
  • 假设所买的保险产品确实不适合陈先生,那么审裁的结果可能会所有不同。例如:
    • 他无法承担保费;或者
    • 他能证明金融机构存在其他不当行为,比如其销售人员做出虚假的陈述,或未告知消费者有关金融产品的重要信息。
    • 在这种情况下,金融业争议调解中心通常能够协助各方达成调解解决方案。

 

请点击此处以返回"华文资料库"或查阅其他案例